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知识卡片
点击图片即可下单
丹参
性微寒,味微苦。
祛瘀止痛,活血调经,养心除烦
用于月经不调,经闭,宫外孕,肝脾肿大,心绞痛,心烦不眠,疮疡肿毒。
基本信息
图源网络
丹参,紫丹参、赤参、血丹参、红丹参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。春秋两季采挖。主产于安徽、山西、河北、四川和江苏等省。辽宁、河南、陕西、山东、浙江和福建等地也有产。以条粗、色紫红、无碎断者为佳。
加工炮制:拣去杂质,用水洗净,捞出润透后,切成段,长1厘米,晒干;四川丹参为栽培品,枝粗肉厚,洗净润透后,宜切成斜片,厚0.3厘米,晒干。
放置干燥处,防霉保存。
古籍文献
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苦,微寒。治心腹邪气,肠鸣幽幽如走水,寒热积聚,破癥除瘕,止烦满,益气。
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。主养血,去心腹痼疾、结气,腰脊强,脚痹,除风邪留热。久服利人。
《景岳全书》:味微苦、微甘、微涩,性微凉,无毒。反藜芦。能养血活血,生新血,行宿血,故能安生胎,落死胎;血崩带下可止,经脉不匀可调。此心脾肝肾血分之药,所以亦能养阴定志,益气解烦,疗眼疼脚痹,通利关节,及恶疮疥癣,赤眼丹毒,排脓止痛,长肉生肌。
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:味苦,微寒。主心腹邪气,亦走心,故能逐心腹之邪。肠鸣幽幽如走水,心与脾不和则鸣。寒热积聚,破癥除瘕,赤走血,凡血病凝结者无不治之。止烦满,心气不舒。益气。益心气。此以色为治也,赤走心,心主血,故丹参能走心,以治血分之病。又辛散而润泽,故能通利而涤邪也。
中江丹参——四川道地药材的“红根”瑰宝
一、身份揭秘:何为“中江丹参”?
中江丹参特指产自四川省中江县的道地丹参,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,因根皮呈紫红色、切面有放射状纹理,俗称“红根”。
道地性认证: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与山东“泰山丹参”、河南“方城丹参”齐名,被誉为“川丹参”的代表。
历史渊源:中江丹参栽培历史超300年,《中江县志》载清代已为贡品,民国时期远销东南亚。
二、核心特征:如何辨识中江丹参?
1.外观特点:
⚪ 根条粗壮、分枝少,形似人参(故称“丹参”)。
⚪ 表皮棕红至暗红,断面黄棕色,可见放射状排列的“菊花心”。
⚪ 质地坚实,气味浓郁,味微苦涩。
2.有效成分优势(对比普通丹参):
⚪ 丹参酮类(脂溶性成分):含量≥0.35%(药典标准≥0.2%),抗心肌缺血活性强。
⚪ 丹酚酸B(水溶性成分):≥5.0%(药典≥3.0%),抗氧化、保护血管内皮效果显著。
三、道地成因:中江的“天时地利”
1.地理气候:
中江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,属亚热带湿润气候,年均温16.7℃,年降雨量900mm,日照充足。
土壤以紫色土为主,富含磷、钾及微量元素,透气性佳。
2.栽培工艺:
育苗:选用本地“紫花大叶”品种,扦插繁殖保纯正。
种植:轮作间隔3年以上,避免连作障碍。
采收:栽后2-3年秋季采挖,趁鲜除去须根,晒干或烘干。
图源网络
今日食谱
⚪ 丹参三七乌鸡汤
材料:丹参3克、三七3克、乌鸡1只、枸杞适量、红枣若干。
制作方法:所有食材处理干净后,放入砂锅中,加水焖煮40分钟。
功效:健脾补胃、强筋健骨、补血益气、改善心肌缺血。
⚪丹参桂圆大骨汤
材料:丹参5克、桂圆若干、猪大骨适量、红枣若干。
制作方法:所有食材处理干净后,放入砂锅中,加水焖煮1小时。
功效: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、活血化瘀,可改善气血不足、失眠健忘。
⚪丹参炖鸡
材料:丹参15克、红枣3个、母鸡1只。
制作方法:将处理好的母鸡、丹参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,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煮3小时,最后加入盐调味。
功效:补中益气、润肠通便,产妇食用可帮助恶露排出。